光谷九龙大桥主塔历时14小时成功完成“仰卧起坐”
800多吨钢塔上演竖转体,工艺为中南地区首次采用

“未来之门”效果图

“未来之门”竖转施工

“未来之门”完成“仰卧起坐”
10月27日,由光谷建设公司负责建设的武汉市首座采用竖转法工艺施工的光谷九龙大桥成功实现竖塔整体竖转,标志着未来科技城区域标志性建筑——“未来之门”桥梁工程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
通向未来科技城的“未来之门”
光谷九龙大桥连接光谷生物城和未来科技城,是光谷地区未来的东大门。此前,由于武汉绕城高速公路(外环线)的阻隔,高新二路一直是“断头路”。新建成贯通的光谷九龙大桥完成横跨外环,使高新二路得以向东延伸至左岭,也使光谷生物城和未来科技城一线牵。
该桥梁全长519米,宽26~36米,双向六车道。跨武汉绕城高速公路段桥梁为双索面钢梁斜拉桥,钢塔高66.1米,重875吨。大桥的妆容颜色借鉴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的成功经验,确定为欢快、热烈、浪漫的“国际橘”。高塔主塔外观横立面呈斜伸的网球拍造型,建成后将成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通往未来科技城的大门,被誉为“未来之门”、“希望之门”。
竖转法工艺属中南地区首次采用
上午7时,这个800多吨的橘红色的“门”被124根钢绞线拉起,在千斤顶的作用下逐渐“起身”。 沿着高新二路往未来科技城方向,远远就能看到这座“红圈圈”一样的标志性建筑。
据悉,如果按照传统的施工工艺,是搭起钢架,一点点进行吊装。但此方法需占用桥下交通,耗时长,成本高,精度不高,且安全隐患较大。
由于该钢塔位于武汉绕城高速公路旁,为了减少对高速公路通行的干扰,保证钢塔安全、精确竖转,光谷建设公司多次邀请桥梁专家,反复对施工方案进行比选、论证,最终采用了竖转施工,即钢塔在胎架上进行卧拼,使其与桥面成15°夹角,再通过转体装置转体,将钢塔竖直转到与桥面成80°夹角的设计位置,如同“仰卧起坐”,一气呵成。整个“起身”过程有电脑监控和人工监测。
该竖转施工工艺为中南地区首次采用。竖转法施工比横转施工技术难度要大得多。横转只需找准重心拉,但竖转存在受力转换问题,拉一下就得松一下,测量数据后再继续拉。
至昨晚9时零8分,历时14个小时的连续拉升,875吨主塔架设到位,九龙大桥主体结构基本完成。
后续,该项目将进入到另一个重要节点——主桥缆索体系施工阶段,预计大桥将在明年春节前完工通车。
据悉,今日中国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长江商报,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易、腾讯、荆楚网、长江网、大楚网、中国桥梁网等知名媒体都发布了光谷九龙大桥主塔架设完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