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极目新闻》刊发专题报道,聚焦光谷建设公司硬仗硬结,实现一批水环境治理项目通过主体结构验收,助力打赢2023年“碧水保卫战”。详情请看——
连日来,武汉光谷建设公司南湖锦绣良缘周边初雨调蓄及景观提升工程、汤逊湖综合治理工程(一期)(赵家池区域)等一批水环境治理项目通过主体结构验收,完成2021年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工作。
汤逊湖综合治理工程(一期)(赵家池区域)
光谷建设公司重点工程办公室主任陈志勇介绍,公司牢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系统思维,采取有力措施逐条逐项抓好整改,如期兑现工程节点目标,坚决打赢汤逊湖、南湖碧水保卫攻坚战。
隐匿于地下的调蓄池如何建设、投用后将为周边市民带来哪些利好?1月18日,极目新闻记者前往南湖、汤逊湖项目现场进行探访。
从垂直护笼爬梯进入地下16米深处,容量达2.1万立方米的南湖锦绣良缘调蓄池呈现在眼前,纵横相连的梁柱结构,将调蓄池划分成一个个立体“房间”。
锦绣良缘调蓄池地面已播撒油菜籽
与调蓄池相连的闸井内,设有自动过滤装置和通风装置,可对初雨进行初步除渣。
在调蓄池上方的地面上,建有一座控制机房。机房周边空地均播撒了观赏油菜籽。春天雨水丰沛时,地下初雨“洗澡”,地面油菜花盛开,这里将成为一处新的打卡点。
与锦绣良缘调蓄池类似,位于汤逊湖淤泥底部的赵家池调蓄池,容量则为9000立方米,可覆盖周边约4平方公里的初期雨水。
调蓄池内部
光谷建设公司二部负责人王凡、十部负责人杨峻介绍,两个调蓄池项目秉持“专业化 集约化 装配化”建设理念,采取“交替+同步+超前”三种作业模式,有效压缩工期,刷新了“光谷速度”。同时,采用实景三维城市建设技术,加强调蓄池和周边环境安全监测,确保项目达到一级安全标准。
地下激浊扬清,湖面碧波安澜。
未来,降雨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调蓄池将正式启用,以拦截初雨、暂存涝水,并对初雨进行初步处理,然后错峰送往污水处理厂,有效守护南湖和汤逊湖水清、岸绿、景美。
光谷建设公司实施的南湖闸口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对南湖东侧及西侧的民院闸、茶山刘闸进行了排口改造。
民院闸矗立在中南民族大学南湖岸边,高达3.5米,建筑面积968.24平方米,约相当于8套3室1厅住宅。
六部负责人张立伟介绍,闸口主体结构位于湖底淤泥之中,地下多为半填充溶洞,给施工带来不小挑战。参建多方协同作战,向溶洞内灌注水泥浆4000多立方米进行加固,地基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打入地下近30米岩层深处,攻克溶洞施工难题。
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灵活安排主体施工时间,加大投入保障汛期7次开闸行洪,解决项目周边道路、社区渍水问题。此外,项目部通过安装溢流除污机及死水区冲洗排空系统,有效解决垃圾入湖、死水水质恶化等问题,进一步增强闸口汇水功能。
目前,闸口上方钢结构景观平台正在收尾,未来将与中南民族大学校园融为一体,形成临湖读书、散步、观景综合平台。
光谷建设公司重点工程办公室主任陈志勇介绍,在南湖片区水环境综合改造工程等项目,公司对湖泊周边30个社区及1所学校进行雨污分流精细化改造,新建及疏浚、修复管网约37.6公里。建设团队在多个社区积极探索新工艺,试点并推广应用“短管置换+热塑紫外光固化”非开挖式施工工艺,建设安全长寿管网,打造便民利民工程。
项目连续多次获得周流动红旗,王凡等5人被东湖高新区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2023年(上半年度)先进个人”。建设团队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发明专利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编1项市级排水管网建设地方标准。
2024年,光谷建设公司将继续推进一批环境保护项目,进一步做好流域治理工作。